青岛,深圳,北京,上海,烟台,大连,杭州,广州,广东,山东,胶东,华北,华东,创投,投资,私募,葳尔投资,一生伙伴-中国投融资专家|葳尔投资|催生新行业龙头|新行业龙头|催生新行业(葳尔资本,葳尔,中国投融资专家,北方投融资,山东投融资,投融资,股权投资,私募股权)
|
 |
|
军工改制基金将于10月发起成立 拟引入少量社会资本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8-7-28 |
|
|
资本的力量
乔培涛从两方面解释该基金设立的初衷:一方面,军工企业改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资金困难,比如此前多家军工企业就曾对“改制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提出过质疑,当然同时这一过程也蕴涵着大量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军工企业不同于普通企业的改制,会牵涉到保密的问题,所以普通的资金和机构介入非常不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渠道。
“我们是军工企协的长期合作机构,而且在这方面又做了很多研究。而他们有政策优势,所以我们就共同发起成立了这样一个军工改制基金。”乔培涛说。长城证券在这只改制基金中预计扮演基金发起人、政策研究和推动者以及融资者的角色。军工企协则将更多地扮演基金管理者和政策影响者的角色。
据其介绍,军工改制基金将主要投向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军工企业,和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民营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也可以作为财务投资者介入。”
军工改制基金的运营模式类似于产业基金,或者专门投向某一行业的私募基金。在改制初期或上市之前介入,通过上市等方式退出。
论及这只军工改制的资金来源,“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机构,比如保险基金等;第二个来源是机构自有资金。比如发起人会有一定的投入;第三是向社会募集。”乔培涛说,开始阶段,社会募集的比重会比较低,因为涉及军工敏感性的问题。他同时表示,目前改制的主体11大军工集团还没有参与到这只改制基金当中来,“我们还没有跟他们做太多的沟通”。
尽管这与当初张金奎设想的,以11大军工集团为基金的主要发起人相比,相去甚远,但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此前不久,11大军工集团内部也在悄悄酝酿一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军工改制的革命。
2008年的3月8日,航天科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航天投资”)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成立庆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最早注册成立于2006年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是其单一出资人,注册资本8000万,总资产1.66亿。
成立之初,为充分发挥航天投资作为集团民品产业资源整合和资本运营平台的作用,集团将其持有的部分二级子公司的股权转入航天投资旗下,由航天投资作为出资人,对划入股权的公司进行监督管理和经营。航天科技集团先后将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43.42%的股权,航天四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8.89%的股权等多家公司的股权转入航天投资旗下。
随后的2008年3月,航天投资引入了九家新股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西安向阳航天工业总公司、西安航天科技工业公司、北京航天卫星应用总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注入资本金达10亿元,航天科技集团依然保持其控股地位。
成立庆典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表示,投资控股公司将“重点开展产业孵化、资源整合、战略并购和投资融资等业务,通过资本的运作与流转,推动航天民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航天投资董事长吴艳华则认为,航天投资将成为支持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今后会在10亿元的基础上逐步增资,同时也欢迎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加盟。
江南证券金融研究所军工首席分析师帅再先认为,设立航天投资这样的公司,有助于从整体上考虑如何对集团的资产进行整合,在集团核心的卫星领域如何加快发展,尤其对于规划和强化科技集团未来在民品上的发展有很大的助推作用,而且“运用的是资本的力量”。
对于航天投资未来的发展方向,吴艳华表示,未来的退出模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航天投资可以将拥有航天民用技术的公司运作上市,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或者通过将技术公司直接出售的方式,获得回报。
|
|